近日獲悉,天津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今年將著力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建設,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打造健康城市。
年內家庭醫生簽約率超30%
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規劃,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實行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根據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合理劃分團隊責任區域。通過采取全程健康管理服務、預約優先門診、上級醫院優先預約轉診、慢性病藥品長處方以及差異化醫保報銷等措施,吸引居民主動簽約。簽約服務費標準為每年度每人120元,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簽約居民個人平均分擔,鼓勵有條件的區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對個人負擔部分給予適當補助。今年,簽約服務覆蓋率要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取消一次性醫用耗材3%加成
公布醫療服務項目政府定價范圍和審批程序,加快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批。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對公立醫院提供的特需醫療服務和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院自主制定價格。取消一次性醫用耗材3%的加成,繼續探索按病種收費和付費相結合的定價方式改革。
管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加大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力度,規范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加強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采購和使用監管,二級及以上醫院建立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系統,對價格高、用量大、非治療輔助性藥品建立重點監控目錄。
開展專項清理整治,禁止公立醫院變相內設營利性藥店(中藥飲片除外)。公立醫院藥占比總體降至30%(不含中藥飲片),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至20元以下。逐一確定并下達各區和市屬公立醫院控費指標,對費用控制情況進行監測、公示,并將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全市醫療費用增幅控制在9%以內。
推進京津冀醫衛協同發展
主動承接首都醫療衛生資源疏解,推進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分院建設。繼續推進京津冀醫療衛生機構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和醫學影像資料共享,進一步擴大互認范圍。建立短缺藥品通報制度、應急儲備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推動京津冀醫保在政策制定、經辦管理、異地就醫結算、定點資格互認、藥品管理、監督檢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與交流。探索區域內藥品和醫用耗材聯合采購機制。協同開展醫療衛生機構、醫師和護士電子證照試點工作。
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
推進住院診療信息、病案首頁實時上傳,開展智能審核,實現出院即時結算。加快推進三醫聯動信息化平臺建設,逐步開發預約診療、醫療檢查互認互通、診間結算等系統,推動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社??ㄅc健康卡“雙卡合一”?!?/span>